早就知道长沙窑,但真实地看到长沙窑的瓷器却是在无意之间的。长沙简牍博物馆二楼陈列着两排颜色非常类似的瓷器,器形不太丰富,从这些瓷器的器形判断,都是民窑。这些不太显眼的瓷器就是长沙窑所出土的瓷器。造成长沙窑瓷器不太出名的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。一是时代太久远了。历史记载,长沙窑始于初唐、盛于中唐,到五代时期也就衰落了。可看出,长沙窑的存在期间是唐朝,而与其后的宋元明清相比,时代太久远了。二是在瓷器发展史上的时期不太好。唐代是中国瓷器雏形发展时期。
这个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、材料、色釉还是用途都没有后代丰富多彩。三是存世量。长沙窑瓷器在唐代时期就输出国外,从东南亚经南亚波斯湾、桑给巴尔和非洲埃及。因此国内存世量与后代瓷器比起肯定要少。四是从存世实物看,颜色和器形过于单调。存世长沙窑颜色相对单一,都是浅黄色的青釉;形制很简单,多数是民间实用的壶、碗、盘、碟,很少用来做装饰品。这些都是因为当时生产制作技术、设计理念和使用观念都无法与后世相比。当然这种客观实际应该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,没有唐代民窑的大量积累。
也不会产生宋元之后官窑瓷器大昌天下的。有一点,也是我对长沙窑产生兴趣的原因,那就是在这些瓷器其身上的诗歌。据十多年前一份研究文章记述,出土长沙窑器身上所书写的诗词有六十多首。正是这些诗词内容吸引了我,使我在匆忙间片刻驻足,从容地观赏和体会长沙窑瓷器、体会器身上诗歌的意境体会书者的书法风格。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集大成发展的巅峰时代。社会上无处不流传诗歌,也没有一个文人不写诗歌。林语堂曾幽默地比喻民国时期麻将在国人社会中的地位,他说:凡是有华人的就会有麻将。
我觉得当时诗歌在民间的影响不差于林语堂所说现代的麻将。长沙窑瓷器上所书写的诗歌就恰恰是一个很好的例子。我不晓得在瓷器上书写诗歌的真实原因,但可以想象,肯定有诗歌在当时社会普及流行的大背景支撑着。当时瓷器匠人的社会地位、文化程度和欣赏水品都不会太高,如果没有在社会生活中影响的普遍背景和需求,哪个工匠会异想天开地在瓷器上写些诗歌作为装饰?即使作为个人喜好书写上去,也不会被使用者所接受的。我粗粗地读过这些长沙窑瓷器上的诗歌,发现有些共性的特点,那就是率性真挚,大胆开放,充满了民间老百姓的朴实感受。
即使有些是诗人所作,也能看出是诗人汲取了民间文学的精华。启功先生曾说,唐诗是喊出来的。读过这些书写在瓷器上的唐代诗歌后确实会产生这样的感受。这是一种内心深处的真实感觉,这种感觉纯朴从诗人嘴里喊出来后,不饰雕琢,没有任何掩饰,无论是情感、还是告示。诗歌似乎显示出作者的性格,这些诗人的性格应该是朴实的。唐代诗人白居易写诗的原则是通俗易懂,他每每有了新诗,就拿到老妇人或者孩子那里读给他们,然后修改,直到妇孺皆知为止。这些长沙窑的诗歌不知道白居易是否读过,如果没有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