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长类动物就像一个大家庭,如果把它们的分类比作“省份”和“城市”,就能轻松搞清楚猴子、猿这些“成员”的区别啦!
一、灵长类“大家族”的两大“片区”
灵长类先分成两大“片区”:
原猴亚目:像狐猴、懒猴,长得有点像松鼠或小猫,保留着原始灵长类的特点,比如爱夜间活动,鼻子湿湿的。
简鼻亚目:包括猴子、猿和人类,鼻子结构更简单,是我们重点认识的“新片区”。
二、猴子“省”:有尾巴的“居民”
猴子省(猴科)的“市民”都有尾巴,分为很多“市”:
猕猴市:最常见的猴子,比如景区里抢游客零食的猕猴,还有体型壮硕的藏酋猴。
金丝猴市:中国特有的漂亮猴子,毛金灿灿的(川金丝猴)或灰灰的(滇金丝猴),住在高山上,吃树叶。
狒狒市:猴子里的“特殊市民”,脸长长的像狗,尾巴弯曲,喜欢在地面群居,甚至会抓小动物吃。
叶猴市:一身黑毛或白头毛,安静地吃树叶,比如黑叶猴、白头叶猴。
三、猿“省”:没尾巴的“聪明邻居”
猿省(猿科)的“市民”都没有尾巴,而且更聪明:
长臂猿市:体型小,胳膊特别长,像“荡秋千高手”,在树上飞快地摆来摆去,比如白掌长臂猿。
猩猩市:红棕色毛发,喜欢独居,会用树枝搭窝,比如婆罗洲猩猩,现在越来越少见了。
大猩猩市:体型最大的猿,浑身黑毛,吃素,性格温和,比如山地大猩猩,住在非洲山林里。
黑猩猩市:和人类最像的猿,会用石头砸坚果、用树枝钓白蚁,甚至会“勾心斗角”,比如黑猩猩和倭黑猩猩。
四、怎么快速区分猴子和猿?
看尾巴:有尾巴的是猴子(比如猕猴、狒狒),没尾巴的是猿(比如猩猩、长臂猿)。
看体型和动作:猴子一般体型小,蹦蹦跳跳;猿体型大,胳膊长,走路时常常弯着胳膊用指关节撑地(比如大猩猩),或者挂在树上摆来摆去(比如长臂猿)。
结语
用“省”和“市”来记,是不是一下子就清楚了?下次看到灵长类动物,先找找它有没有尾巴,再看看体型和动作,就能轻松判断它属于“猴子省”还是“猿省”啦!其实不管是哪类,它们都是大自然的宝贝,需要我们一起保护哦~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