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天,同事无意间捉到一只受伤的鸟,知道儿子喜欢就送给了儿子。儿子高兴得合不拢嘴,把鸟装进一个大盒子里,去到哪里,就抱到哪里。但鸟儿那揪心的叫声,让我担心他会就此死去。我动员儿子放走小鸟,当小鸟第一次飞走时,儿子眼睛里满是泪花。后来,小鸟由于受伤,儿子又把他捉了回来。在我再一次的动员下,儿子终于放飞了小鸟。但儿子眼里流露的满是依依不舍。儿子真的要去买鸟了。我跟同事说,我不会让儿子买成的,我要动员他主动放弃买鸟。儿子如此的想拥有一只鸟,让他最终放弃,我能做到吗?
他的这两个妃子便在家门口等候,时不时到这片竹林观望,那时这片竹林生长的也就是普通竹子。后来舜帝由于操劳而死在外边,消息传到娥皇、女英那里,但她俩不相信。仍然每天在竹林边等啊、盼啊,几年过去了,舜帝确实没有回来,望眼欲穿的双眼盼得眼睛流出血,星星点点的眼泪带着血迹洒到身边的竹子上,从此后,这片竹林生长的竹子就带了血色的瘢痕,那瘢痕就是娥皇、女英盼夫流出的血泪。斑竹由此而名。刘禹锡曾把洞庭湖心的君山岛比喻为白银盘里一碧螺,而今的洞庭湖因为上游水库拦截而不再蓄水丰盈。
汽车沿着长满绿草的湖底直接驶向君山。从君山岛上的香妃祠下来后,继续朝西南走有片竹林,这片竹林就是大名鼎鼎的斑竹林。君山是洞庭湖的一个小岛,这片斑竹林只占君山的一小块。根据目测,斑竹林似乎也并不大。我一下想到,如果那些斑竹杆的毛笔都是用这里的斑竹做成,这点竹子的生长数量估计是不够的,便问当地人,是否斑竹只在洞庭湖有,当地人似是而非地回答说,好像是。林里的斑竹比我想象的要粗壮,和普通竹子相比,竹身上确实有着片片褐色的痕迹,真的像谁把鲜血洒到上边。
但那血似乎因为时间的久远和风雨的洗礼已经变成深红的赭石色。我在林子里使劲地找,看看有没有平时所用斑竹杆笔身那样粗的嫩枝,但没有发现。后来一想,可能制作这种笔杆的竹子需要特定的时间,三月末的季节可能已经不适合采伐了吧。许多粗壮的斑竹身上被游人刻满到此一游的痕迹,很煞风景。眼睛不经意地瞟过一杆,似乎上边写着XX白头偕老终生这样一段留言,和那些题字比起来,这也算是在斑竹身上的一点风雅吧。问岛上旅游品商店服务员有没有用斑竹制成的毛笔,她们说没听说过,想来毛笔使用已经没什么需求,也就很少用斑竹了。
我不知晓导游是怎样对参观者介绍这里斑竹由来,也不知道游客听到这段故事后作何感想,大抵也是导游说说而已、游客听听拉倒,不会把眼中的斑竹与写字用的斑竹笔杆联系起来的。因为用毛笔写字的人越来越少,用斑竹做杆的毛笔就更少了。现代社会生活环境与过去发生了天壤之别的变化,过去很多因循于传统文化而产生的美好、幽怨、煽情或者恐怖的民间传说故事已经失去了继续广泛流传的条件,嫦娥奔月、后羿射日、哪咤闹海如是,斑竹的由来亦如是。失去了文化传承的意义,斑竹也就与普通竹无异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