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我们拿起一份轻轨路线图,常常会注意到上面的线路大多被描绘成规整的直线,与我们实际出行中感受到的轻轨行驶轨迹似乎不太一样,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。
从乘客使用角度来看,首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可读性 。轻轨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,服务的人群广泛。一张简洁明了的路线图能让不同年龄、不同背景的乘客迅速获取关键信息。如果按照实际地理情况,将轻轨线路的每一处弯曲、转折都如实呈现,线路图会变得错综复杂。
比如在一些大城市,轻轨线路可能会在地下、地上多次穿梭,途径众多建筑、街道,如果线路图完全还原这些细节,乘客可能会在密密麻麻的线条和符号中迷失,难以快速找到自己要乘坐的线路、站点以及换乘信息。而将线路简化为直线,搭配清晰的颜色区分和站点标注,能让乘客一目了然,快速规划出行路线。
从设计美学和视觉习惯来讲,直线构图符合大众的审美偏好。直线和规则的几何图形给人一种简洁、有序的感觉,相比蜿蜒曲折的线条,更容易被大脑接受和理解。想象一下,如果轻轨路线图上的线路像迷宫一样曲折,不仅会影响美观,还会给人一种混乱、难以捉摸的印象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人们更倾向于快速、直观地获取信息,简洁的直线线路图正好满足了这一心理需求,让乘客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轻轨网络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。
直线线路图也有助于突出重点信息。轻轨路线图的核心是展示线路走向、站点分布以及换乘关系。通过将线路简化为直线,设计师可以更合理地安排图面布局,将这些关键信息突出显示。例如,在图中用较大的字体标注站点名称,用醒目的颜色表示不同线路,以及用特殊的符号或标识强调换乘站点等。这样一来,乘客在查看路线图时,能够迅速聚焦于这些重要信息,而不会被复杂的地理细节所干扰 。
当然,轻轨路线图呈现为直线,并不意味着实际的轻轨线路也是笔直的。在现实中,轻轨线路需要考虑众多因素,如城市地形、建筑物分布、地下管线等,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弯曲和转折。但这并不影响路线图以直线形式呈现,因为路线图的主要功能是为乘客提供出行指引,而不是精确的地理地图。 |